师者本色

科研之道,育人之路

  • 作者:张军
  • 发布时间:2024-04-03
  • 点击量:

投身科研,以厚重学养为基础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智慧首先要基于扎实学识和厚重学养。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获得过硬的教学能力,才能够对所教内容全面把握。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以化学传感器为课题,后来又前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继续从事该领域的研究。2016年入职青岛大学后,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我带领团队的老师和同学白手起家,从烧杯、试管等小器具,到手套箱、镀膜仪等大设备采购;从搭建气体管路,到测试平台建设;从合成材料、测试器件,到修改论文、投稿期刊,我和大家共同奋战在实验室一线,将自己求学期间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国外进修习得的先进理念传授给每位团队成员。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正人必先正己,身为课题组负责人,我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白天,我在实验台前为学生指导实验问题、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讨论项目事项;晚上,我阅读最新文献报道、修改投稿论文。第一篇论文的发表,第一个项目的结题,课题组的同学和老师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断地产出成果。目前为止,团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期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优青2人。实验室也发展成为集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气体传感器测试、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MEMS微纳器件加工为一体的先进综合型实验室。

启智润心,以传道引路为门径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育从来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以其独到的智慧、学识与方法为学生成长引路,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时代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让学生心正,成为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才能让其一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作为研究生导师,为这些即将踏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们做好科研启蒙就是为他们做好引路。我的2017届研究生徐同学,与大多研一的新同学一样,在科研初期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时期。一方面,研究生的学习模式与本科阶段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文献与不熟悉的仪器设备,他们也会因无从下手而感到不安。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后,我对徐同学说:“当你迷茫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先把当下的事做好。”就这样他抱着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信念努力工作,沉下心来看文献、找问题。慢慢地从最开始看一篇英文文献需要一两天,到毕业时一天可以看十几篇。实验初期,我手把手地向他传授设备操作和器件加工,他的实验技能得到快速积累和提升。有了数据,接下来就是文章写作。我要求学生们文章初稿必须独立完成。徐同学的第一篇初稿,经过修改之后“半壁江山一片红”。我鼓励他不要灰心,“你读过的每篇文章都会成为你的助力。”反复地讨论和修改,让他的文章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仪器搭建、操作技能、文章写作、修改意见回复等等,到毕业时他已经得心应手。最终,徐同学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8篇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还获得了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优秀毕业生、青岛大学十佳学术之星等多项荣誉。在组内接受的科研训练,为徐同学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快在顶级期刊发表了突破性成果。后来,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壮大,我将这些经验归纳总结,亲自撰写了课题组的工作制度、科研建议、文章写作方法等一系列文件,得到了新生同学的广泛好评。

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把教师看成一个事业去做,一定会感到快乐。每当学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进步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因材施教,以为国育才为己任

卡尔·罗杰斯说:“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学生们的所见所闻不断丰富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方法,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学记》所指出的“善喻”、“博喻”之道。在育人过程中,导师应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擅长领域的同学,我都会在入学后为他们指定合适的课题,瞄准各自的差异化赛道,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不对称优势。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课题组现在已经培养了3位青岛大学十佳“学术之星”,9位同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位同学获评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2位同学课题获评山东省优秀创新成果。

硕士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学生们在研二结束时就要面临毕业去向的重要抉择。无论是继续读博深造,还是选择就业考公,这些未曾踏入社会的研究生,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开创事业的抱负,也有对踏出校园的担忧和选择道路的迷惘。要想能够给不同的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建议,仅仅将自己局限在科研工作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够的。除了帮助决定读博深造的同学进行科研规划、撰写推荐信外,在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后,我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从走访行业内的领头企业,到在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我自己也在不断走出舒适圈接受挑战,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提供帮助。7年来,课题组毕业生始终保持百分百的就业深造率,多名毕业生进入双一流高校读博深造或知名企业工作,在各自的领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有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深入学习和传承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坚守教育使命,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国家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为教育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共同书写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 

    作者简介:

张军,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杰青,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负责人,青岛市先进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电子信息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英国皇家化学会新锐研究员、英国皇家化学会高被引作者等荣誉。

    相关照片: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设备

带领课题组参加学术会议

获评青岛大学优秀导学团队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博逸楼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