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

2019夏季学期高端学术报告预告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06-30
  • 点击量:

报告题目:用物理学思维营造 00 后的精神乌托邦

报告人:刘大正

工作单位:齐鲁晚报

时间:2019 年 7 月 1 日 14:00

地点:金家岭校区  西一教 111

内容简介:

物理学无处不在,除了物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我们还要研究它的科学、人文精神。不管是新旧动能的转换,还是人生规划的变轨,都需要思维的改变,“思路决定出路”,物理学可以培养我们善于思索的大脑,我们还要学会用物理学的思维模式,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学会利用思想之“匙”,成就自我,去融入甚至去改变这个世界。

个人简介:

刘大正,青岛大学 99 级应用物理专业本科校友,青岛科技大学硕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在读。历任齐鲁晚报记者、今日青岛新闻中心副主编、今日青岛总经理等职务。曾参与 2008 年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报道。2016 年北京大学《财经》奖学金获得者。多篇新闻作品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在《中国记者》、《青年记者》、《新闻战线》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报告题目:半导体中的激子声子相互作用

报告人:张俊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时间:2019 年 7 月 1 日 14: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203

内容简介: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在固体物理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 BCS 超导理论中电子-声子配对形成的 Cooper 对,材料的热力学性 质,电子输运,光学性质等。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空穴由于库伦相 互作用形成新的准粒子-激子,特别在低维半导体中,由于量子限制效应使得激子效应更为显著。在本报告中,主要介绍低维半导体中的激 子-声子相互作用的探测和调控,如声子的边带拉曼冷却和加热、激子 暗态和禁介声子态的耦合和探测、缺陷态和声子耦合等。

个人简介:

张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 室副主任。2004 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2010 年在中科院半导 体所获博士学位, 之后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 究。张俊博士在低维量子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70 多篇,包括 1 篇《Nature》(封面)、2 篇《Nature Photonics》、 2 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7篇《Nano Letter》、11 篇《ACS Nano》;撰写英 文专著 2 章;授权专利 4 项。

 

报告题目:Conducting Oxide Interfac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Electronics and Electrocatalysts

报告人:陈允忠

工作单位:丹麦技术大学

时间:2019 年 7 月 1 日 16: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103

内容简介:

Among the technological problem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today are that silicon electronics have reached fundamental scaling limits and that a secure society transition from fossil fuels to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 required. Solutions to both of these challenges require breakthroughs in material science.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complex oxide thin films with precise control on atomic scale has provided us unforeseen opportunity to design heterostructures with on-demand functionalities. Herein, I will discuss our recent discoveries of metallic interfaces 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s (2DEG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insulating complex oxides, such as gamma-Al2O3 (GAO) epitaxially grown on SrTiO3 (STO), magnetically diluted oxide interfaces, as well as the larg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rfacial electron mobility and quantum Hall effect  at modulation-doped oxide interfaces.  Perspectives on oxide electronics as well as oxide heterointerfaces for superior electrocatalysts will be also discussed.

个人简介:

 陈允忠,1980 年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丹麦王国技术科学大博士,现为丹麦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集中在功能氧化物薄膜的制备,物性及其在电子学、自旋电子学以及可持续能源中的应用。发表 SCI 文章 86 篇包含 6 篇 Nature 子刊,在国际会议、著名大学研讨会 作报告 20 余次,作为骨干,主持或参与丹麦以及欧盟创新科学基金 10 项研究项目;欧盟,意大利,冰岛等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和 Nature, Nature Materials 等近 20 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丹麦技术大学(DTU)是世界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是由发现了 电与磁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闻名遐迩的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于 1829 年创建。它是丹麦高级工程技术研究的最高学府,是欧洲卓越理工大学 联盟、北欧五校联盟成员之一,坐落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北部。2017 年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中,其工学位列世界第18,欧洲第4,北欧第1。丹麦科技大学能源系(https://www.energy.dtu.dk/english)前身是 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Risoe National Lab)。是丹麦主要研究能源环保 技术的国家实验室,在风能,太阳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磁制冷样 机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报告题目: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

报告人:刘林

工作单位: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9 年 7 月 3 日 8: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204

内容简介:

2014 年 9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 号)文件,为了解决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实施意见。文件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高等教育的师范生来说,必须了解高中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本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主题: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一是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二是试点方案中与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高中教学的困境;三是分析高中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的实施现状;四是根据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创新与改进策略。

个人简介:

刘林,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正高级教师。教研中心副主任,高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

教育部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基地主持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委统战部无党派人士工作室主持人。

兼任青岛市人民政府督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科技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青岛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山东省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会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培训专家团专家等。

 曾获首届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青岛市社科奖等十余项奖励;主持国家、省、市资助课题 12 项;出版专著 6 部,主编 9 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 20 篇。

 

报告题目:拓扑量子计算介绍

报告人:韩永建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2019 年 7 月 3 日 8:3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101

内容简介:

拓扑量子计算是实现普适量子计算的一个有效途径。拓普量子比特对噪声有天然免疫性。马约拉纳零模系统,是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最有希望的系统。本报告将简介拓扑量子计算的基本知识,基于马约拉纳零模的量子计算,并介绍基于光学系统的模拟研究。

个人简介:

韩永建,1996 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00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之后硕博连读,于 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2006 年 8 月到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至 2010 年 4 月,2010 年 5 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聘为特任教授。主要兴趣在量子信息领域和强关联系统的量子模拟。当前主要兴趣在利用简单的量子系统:离子阱、量子点、量子存储和线性光学来实现量子网络。研究方向包括:量子模拟/量子计算、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强关联多提物理,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B 发表论文几十篇。

 

报告题目: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报告人:徐海虹

工作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时间:2019 年 7 月 3 日 10: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303

内容简介: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自 1995 年起进行教学方法研究,通过近 5 年的研究,将“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透镜式教学法”的研究从理论推向实践,对教学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但是在推动过程中发现,单一的教学法可以将课堂进行细化、充实,但是缺少骨架支撑,就如被拆卸骨头的一堆肉,缺少了整体性,课堂显得零散,因此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在教研员王㺸老师的带领之下又从事了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试图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整体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散而不乱,活而有序的物理课堂。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 鉴了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结合系统管理学的“整分 合原理”,创造出“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整体教学模式指导课堂教学 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

在不断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将青岛市原来研究成果充实在 其中,近些年又将翻转课堂教学融入到“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整体 教学模式中,形成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此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细化和规划,不仅能够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过程,同时对教学内容也可 以进行合理规划,详略得当,对实现课标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个人简介:

徐海虹,青岛市崂山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现任青岛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秘书长、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校友会副秘书长、青岛市教学能手。曾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十二 届全国文化课大赛”特等奖及最高荣誉奖——“墨子奖”;“华东六 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全国中学 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参与教育部十五重点 课题“建构式学习环境与中学科学教育研究”子课题“边学边实验”是 理论与实践研究、 “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初中物理“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次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并进行多次交流讲座。

 二十多年多年来跟随青岛市初中物理王㺸老师进行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带领青岛市初中物理团队在模式方法教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用与课堂教学。近些年来,与王㺸老师一起所带领的青岛市初中物理团队,参与全国的教学交流展示,课堂教学几乎包揽了国内各种初中物理赛课的顶级奖项,相关研究成果也逐步向全国 推广。

参与学科融合教学研究,在教研员王㺸老师的带领下,致力于文化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将中国文化融入物理课堂教学,将人文与物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青岛市初中物理的教学文化,在国内文化教学领域获得极高评价,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被其它地区称 为“青岛文化物理派”。

 

报告题目:新型碳素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报 告 人:胡涵 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时     间:2019年7月6日8 : 30

地     点:浮山校区 博知楼203

内容简介:

新型碳素材料、新能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构筑新策略及其性能调控。

个人简介:

胡涵,男, 2008年本科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 2014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2016-2017年在德国莱布尼茨协会固态材料研究所做博士后,2017-2018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博士后, 2018年4月 开始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正教授。研究方向是新能源材料、先进碳材料及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设计及控制制备。担任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等期刊审稿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基金评审专家。曾先后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Wiley优秀论文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早期职业研究者探索奖。

 

报告题目:超分辨显微成像:更清晰,更丰富

Super-resolution: better resolution and richer information

报告人:席鹏 研究员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时     间:2019年7月5日14: 00-16: 00地点:金家岭校区西一教108

内容简介:

超分辨显微成像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因此被授予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然而,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如下方面的制约:分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以及从超分辨图像中提取更多的生物信息。本报告将介绍我们最近两方面的工作:一) 通过引入镜面反射实现干涉,将STED超分辨的轴向分辨率提高了6倍,水平分辨率提高了2倍。首次观察到了细胞核孔中心孔的环状结构,分辨率达到了19mm,刷新了STED分班率在生物样品上的世界纪录(Light 2016): 二)利用上转换丰富的能纵,实现了超低功率超分辨,能够仅通过30mW的连续光实现28nm的分辨率(Nature 2017)。三)通过对荧光分子偶极子方位角的探测,我们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超分辨技术--荧光偶极子方位角超分辨(SDOM)。SDOM技术能够通过对偶极子的解调制,实现在荧光强度超分辨基础上的禺极子角度探测,而偶极子角变则描绘了所标记的蛋白分子的排布(Light 2016)

个人简介:

席鹏,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致力于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发展了一系列新型超分辨技术。2015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现担任Advanced Photonics 等四份SC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在Nature, NatureMethod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50余篇,总影像因子超过350。相关工作得到Nature Methods和Nature Photonics 的亮点报道。

 

报告题目:校友报告-校友成长经历分享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宜讲会

报 告 人:王文刚、荣凯

工作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时     间: 2019年7月5日9: 00

地     点:浮山校区博远楼201

内容简介:

1)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分享;

2)航天科工二院主要介绍,从工程师的角度谈新工科培养与学习:

3)关于读研和职业发展的--点思考;4)给师弟师妹们的建议:

个人简介:

王文刚,男,中共党员,1983年5月生,山东省青岛市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物理系2002级校友。2002 年9月-2006年7月在校期间,连续七次获专业等奖学金, 获省级优秀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担任学院学生会副工席,作为学生党员代表,在青岛市四方区(现属市北区)政府挂职1个月。

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T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担任校研究生会副主席,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大型央企)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航天军I行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型号管理与市场营销工作,现任副处长(职务)、高级工程师(职称)、企业内训师。带领团队共负责超过30个大型项目的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足迹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申请了一项国防发明专利、发表了多篇IEEE检索论文。拥有国际项目管理PMP和市场营销MSC资格认证证书,拥有ISO9000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注册安全I程师资格。同时,作为项目管理PMP讲帅,多年来累计培训各行各业学员3000余人,遍及全国十余个省市。

 

报告题目:微纳光子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报告人:陈峰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时间:2019 年 7 月 11 日 14: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204

内容简介:

飞秒激光微加工在材料改性与微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利用超快激光直写、扫描技术对光学材料进行微纳加工,研制、研发各种微纳光子学结构、器件。

•介电晶体中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与光学性质:介电材料的离子束合成,表面等离激元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饱和吸收特性及其在超快激光产生中的应用。

•波导阵列、光子晶格等微结构中的非线性现象:在定制的光子学结构中研究光的各种非线性光学现象,如光孤子等。

•波导激光与波导放大器:波导平台中的激光器和放大器。

•小型量子信息器件:集成量子光源、量子芯片等。

•显微光谱技术的应用:共聚焦微荧光、拉曼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个人简介:

陈峰,理学博士,教授(二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英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德国洪堡学者。目前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山东物理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Opt. Engineering 副编辑,Sci. Rep.编委,Chin. Opt. Lett. 专题编辑。研究方向为光学晶体波导、离子束材料改性、飞秒激光微加工、波导激光、微纳光子学结构等。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 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报告题目:非晶态物质探索:窥探上帝的秘密

报告人:管鹏飞

工作单位: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时间:2019 年 7 月 10 日 14: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101

内容简介:

通过快速温度或压力调控,液态的晶化过程可以被有效地抑制,进而发生玻璃转变成为非晶态。在特定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体系都能够转变成玻璃态,因为玻璃转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非晶态是自然界物质的重要形态之一,并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形成规律。然而,玻璃和玻璃转变的本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是最具挑战性的基础物理问题和当今凝聚态物理的重大前沿之一。非晶态物质是典型的包含多体相互作同的非平衡体系,其组成单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不同与晶态物质,其空间结构呈现长程无序的特征,而无序体系的结构和物性都无法用现有理论来准确、定量地描述,对非晶态物质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且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报告将以报告人当前认知能力所能领略到的非晶态材料与物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近年来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简要地呈现非晶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期望能成为一缕墙内的春光,邀请大家亲自走进非晶园,领略满园的春色。

个人简介:

管鹏飞,2014 年 1 月加入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从事材料模拟与性能设计研究,以计算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从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探索宏观实验现象产生的物理本质,理解宏观物性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进而为找到实现其性能调控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向包括:1. 非晶态材料与物理;2. 先进材料物性机理;3. 高通量计算与人工智能。已发表 SCI 期刊论文 80 余篇,包括 Nature Materials 2 篇PNAS1 篇、Phys. Rev. Lett. 8 篇、Advanced Materials 2 篇、NatureCommunications 5 篇、JACS 1 篇、Angewandte Chemie 1 篇、ActaMaterialia 3 篇。2016 年起担任中国材料学会计算材料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及应用分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挑战计划(方向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实用化锂镧锆氧固态电池

报告人:郭向欣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

时间:2019 年 7 月 9 日 16: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知楼 203

内容简介:

固态二次锂电池由于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作为固态二次锂电池的核心组成,固态电解质需要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对锂稳定、机械性能优以及可抑制锂枝晶等特性。报告基于多年对石榴石型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指出 LLZO 与 NASICON 型固体电解质不同,锂镧锆氧与金属锂接触不会被还原,这一特点对于构建金属锂负极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至关重要;与硫化物电解质不同,LLZO 可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制备和加工。虽然 LLZO 在空气中静置表面会形成碳酸锂层,但是该碳酸锂层可通过适当的手段去除。同时,LLZO 在应用化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抑制锂枝晶的能力,如何改善与正极负极之间的界面接触。针对这些问题,从实用化的角度,论述了对 LLZO 的有效评价方法以及取长补短的性能优化策略,指出基于 LLZO 陶瓷片的固态锂电池适用于智能电子产品,基于有机无机复合柔性电解质膜的固态锂电池适用于电动汽车。

个人简介:

郭向欣,青岛大学教授,近年来的工作主要围绕高比能锂电池新材料和新体系,以及其中的关键机理。2000 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2000-2008 年在德国马普固态研究所等欧洲研究机构学习和工作,2008-2018 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担任课题组长,2018 年 3 月进入青岛大学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杰出引进人才”择优支持、上海市“浦江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和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荣誉和资助。

 

报告题目:硅基光电化学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报告人:师文生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时间:2019 年 7 月 9 日 14: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知楼 203

内容简介:

当今社会由于化石能源和环境压力,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的氢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硅是地球广泛存在的一种材料,并且具有合适的可见光吸收带隙和化学稳定性,利用硅材料发展高效的光电化学转化电极,最终实现高效稳定的光能到化学氢能的转化,对发展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报告中,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我们在硅基光电化学电极设计制备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电极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其光电化学性能。我们的工作为发展高效光电化学电极提供了行的思路。

个人简介:

师文生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7 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CODAF)、日本国立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化学系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2005 年 3 月, 作为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回国以后分别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长期围绕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工作,在 J. Am. Chem. Soc.、Angew. Chem.In. Ed.、Adv. Mater.、Nano Let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90 余篇,被他人引用 3000 余次,连续 5 年(2014-2018)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申请中国专利 30 余项、国际专利 2 项、日本专利 2 项。

 

报告题目:

Giant Enhancement of Semiconducting Alloy Solu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半导体合金溶解度的巨大提高:概念和应用)

报告人:黄兵

工作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时间:2019 年 7 月 8 号 14: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207

内容简介:

Solid solubility (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for semiconducting alloys, which is difficult to be largely tuned in the entire alloy concentrations by external approaches. Some alloys that were supposed to have promising physical properties turn out to be much less useful because of their poor SS. In this talk, I will introduce several simple concepts to effectively tune the SS in a large range of two-dimensional alloy systems. For these alloys with phase inhomogeneity (PI) induced by structural instability, nonequilibrium growth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to balance the cluster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and therefore enhance their SS; while for these alloys with PI induced by electronic structural instability, selective orbital couplings are proposed to stabilize the wrong-bond states and therefore enhance their SS. The realization of solid solutions has the very broad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s, defect engineering and spintronics.

个人简介:

黄兵,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05 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10 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10-2015 年期间曾先后在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犹他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黄兵长期从事半导体电子结构方面的理论研究,围绕半导体物理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对半导体的掺杂效应、合金的相图调控、拓扑材料的自旋输运和电子态调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至今已在 Phys. Rev. Lett.、Phys. Rev. X、Nature Comm.、Science Advances、JACS、Nano Lett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 60 余篇,被引用 3000 次,H 因子 29。

 

报告题目:载能离子束辐照低维材料的改性及其光学应用

报告人:陈峰 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时间:2019 年 7 月 11 日 14:00-16:00

地点:浮山校区 博远楼 204

内容简介:

载能离子束辐照是指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束轰击靶材料,入射离子与材料内部的原子、电子不断发生碰撞并减速,最终停留在材料内部,引起材料一定区域内的微观结构和折射率变化,从而实现对材料的改性。载能离子束辐照技术适用材料广泛,可控性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纳光学器件的加工。报告人将介绍近年来通过载能离子束辐照技术改性二维材料、形成纳米颗粒等,并将其应用于脉冲激光产生和增强拉曼的功能器件的相关研究工作。

个人简介:

陈峰,理学博士,教授(二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光学晶体波导、离子束材料改性、飞秒激光微加工、波导激光、微纳光子学结构等。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 20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发表 SCI 收录论文 300 余篇,先后有 7 篇论文获选为 ESI 高被引论文,有 9 篇论文被期刊遴选为封面或者卷首页,有 4 篇论文被期刊评为研究亮点或通讯报道,一篇论文被选为 2014 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并连续入选 2014-2018 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物理学和天文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旨报告、邀请报告近 50 次,在近十个国际、国内的系列学术会议上担任组织者(各种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等),担任 50 余种 SCI 期刊的审稿工作,以及 SNSF、ANR、ARC 等多个国外科学研究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工作。

 

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博逸楼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