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代码:080501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授权级别:博士
孔伟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山东物理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光波导激光器、衍射光学和薄膜光学等光子学研究,其中包括光波导激光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多层介质膜光栅的衍射特性研究、薄膜光学器件的设计与性能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Microelectric Engineering、Chin. Phys. Lett、OptiK、Chin. Opt. Lett、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以首位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现为《Opt Communication》、《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审稿人。担任《量子力学》、《光电子学基础》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滕冰,1968年生,山东荣成人。2002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材料学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开展新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生长和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新型有机THz晶体的原料合成、生长和应用研究。②新型激光晶体材料的生长和性能研究;③KDP类水溶液晶体的生长制备及光电应用研究。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包括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省级课题,科研成果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先后在澳大利亚悉尼(Sydney)大学和德国拜罗伊特(Bayreuth)大学交流合作。以首位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共培养了3名博士研究生和 30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银奖等多项奖励。现为J Cryst. Growth,CrystEngCommOpt. Lett. 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联系方式:
邮箱:5108tb@163.com
电话:0532-85953405
王乙潜,197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2001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自2002年3月先后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加拿大国家能源、材料及通讯研究所以及加拿大西门飞沙大学做博士后,随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化学系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材料系担任研究员,2008年6月加盟青岛大学。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青岛市崂山区创业服务中心挂职工作,担任副主任。
主要从事纳米光电材料和功能氧化物薄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25篇,至今被SCI论文引用246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5项。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以首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学术交流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山东省海外专业人士创新创业杰出成就奖、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等。现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编委及审稿人。
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致公党山东省委优秀党员、青岛市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岛市侨界十大杰出人士、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工人先锋等。
Email:yqwang@qdu.edu.cn
龙云泽,青岛大学教授,博导,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青。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连读)。曾先后在法国CNRS南特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做博士后和访问教授。
主要从事静电纺丝、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在Prog. Polym. Sci.、Chem. Soc. Rev.、Nature Commun.、Chem. Mater.、ACS Nano、Nanoscale等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入选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3篇),参编英文专著7本,申请国家专利100项(其中授权40余项、转让/转化6项),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曾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奖励。科研成果曾被国外ChemistryWorld、国内《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报道。
联系方法:yunze.long@163.com
刘均海,男,1964年出生,现为青岛大学二级教授。分别于1984、1990、1999年在山东大学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光学研究所、德国Max-Born 非线性光学与超快光谱学研究所等。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激光晶体与全固态激光器。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十项,累计在美国光学学会(OSA)和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出版的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是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和奖励获得者,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山东,1970年10月生,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和博士后,台湾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者,师从于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和郑有炓院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IEEE会员,现任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省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1/4)。长期从事磁学磁性材料、微波材料与器件、生物芯片、储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Adv. Funct. Mater.、Sci. Rep.、Appl. Phys. Lett.等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64篇,其中SCI收录140余篇,引用1000余篇次篇。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30项,参与国家基金等项目11项,授权中国专利5项。
卢朝靖,1965年生,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博士,曾在德国和美国工作3年多,两次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从事固体微结构、透射电镜、铁电/多铁材料领域研究,在Appl. Phys. Lett. (10篇)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逾90篇。已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逾20项,其中包括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领导的团队成员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
吕文彩,教授,博士生导师。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主要研究方向:(1)应用计算:功能材料(能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结构与特性计算模拟研究;材料在高压下的结构及在低温下的特性;表面与界面结构;生物和海洋学相关的计算模拟和统计学研究;(2)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适用于材料大体系计算模拟的-紧束缚(Tight-Binding-TB)方法的理论与应用计算研究,TB方法的计算速度可达到从头算的103-104倍,在材料体系计算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搜索体系最稳定结构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及其应用研究;电子关联(Electron Correlation)方法研究。
理论与计算材料研究室http://grouplu.polymer.cn/
郭向欣,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物理学、材料工程)和博士生导师(材料物理与化学)。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固态研究所等欧洲著名单位连续从事科研工作8年。期间的工作主要集中于:(1)离子导电材料电输运特性的界面调控;(2)低维材料的外延生长与原位同步辐射监控。2008年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进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荣誉称号与资助。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锂空气电池关键材料,参与973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能源材料与器件为研究背景,开展从前沿基础到应用开发的系列研究工作,针对固态二次锂电池、二次金属空气电池与固态离子薄膜的研究,已在Adv.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 J. Power Sources, J. Phys. Chem. C, 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并作为特邀审稿人为以上杂志评审文章。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做邀请和口头报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
联系方式:邮箱:xxguo@s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