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战略下,物理科学学院高度重视“新能源+”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12月6日下午,院青年学术联合会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勇胜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梁振兴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新能源+”学科集群系列报告。院长滕冰、新能源系主任李强、山东省固态电池工程实验室主任郭向欣以及我校100余名师生在线上/线下聆听了报告。三位专家分别就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学术前沿进展为广大师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胡勇胜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成就及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重强调了电解液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一种新的高盐浓度电解液(Solvent-in-Salt)概念。这种电解液能够提高电池体系的库伦效率和安全性,拓宽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这种高盐浓度电解液不仅可用于传统锂电池体系,还可以推广到钠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等体系。随后,胡勇胜通过电池中的十余个小故事,生动而全面地为师生们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前世今生,从前期的基础研究到目前学术界最新研究进展,让大家对钠电体系有了广泛而全面的认识。
陈人杰介绍了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与融合发展趋势。他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家对新型储能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多电子反应机制和反应动力学性能改善策略。随后,讲解了目前的典型储能材料发展现状,介绍了普鲁士蓝及其衍生物、Ti掺杂SnS2负极、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钠金属宿主、水系和有机系锌电池体系、锂硫电池体系的优势、问题及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目前业内正广泛研究的高安全低成本高效容量型储能新技术有望解决目前最常用锂电池所存在的问题,在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全面的提升。
梁振兴分享了在科研基金的申请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与要点,助力我校老师基金申请。他从科研基金学术选题的创新性,研究人员如何发挥自身的研究基础与学术优势,科学问题属性说明和选择,基金申请书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的角度条分缕析地为大家阐述了基金撰写的关键点。他分别针对项目命名、摘要凝练、立项依据撰写、研究目标概括、研究内容撰写、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研究基础和条件等逐一介绍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指出基金撰写的总体要求就是做到“雅俗共赏”,而凝练科学问题则是申请书撰写的重中之重。
报告结束后,三位专家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解答。三位专家对我校“新能源+”学科建设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并就未来新能源方向发展机遇、单位创新合作、学生联合培养和深造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次会议令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