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森,中共党员,教授,现任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山东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得的主要奖项有: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有:在国际顶刊Nat. Mater.、PNAS、Nat. Commun.、JACS、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1篇,申请发明专利23件,担任山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骨干成员,入围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最终答辩环节。
从教以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坚守教学工作第一线,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前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秉持“厚植情怀、科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自我约束,努力构建师生共同体。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教教师、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指导教师、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建行杯”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一)推进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我要思政,自我思政”
在教学工作中,立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努力推进课程思政,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高尚的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①讲授锂离子电池环节时,通过讲解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等,提升本专业学生在“双碳”形势下解决能源危机的紧迫感,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争取早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②申请人曾于2015至2016年间,至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公派访学,在此期间,结识了锂电池之父Goodenough教授,申请人在课堂上通过讲解Goodenough教授在锂离子电池的卓越贡献,以及在97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事例,感染本专业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老先生的坚守之道,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申请人从说教式向启发互动式课程思政转变,实现了学生从被动的“要我思政”向主动“我要思政,自我思政”转变: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持续开展“互联网+科普支教”实践活动,对接新疆、贵州等地的中小学生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了科普授课;多名本专业学生在疫情期间争当“逆行者”,加入学校志愿者团队,奋战在不同岗位上,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二)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研相长,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原创思维
注重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程设计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倡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①将课本的知识点与学科前沿问题相结合,融入到具体实例中,与重大科技突破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②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反哺教学,将自身科研成果裁剪为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关键科学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增强利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人主讲本科生课程连续5年在学生教学质量评价中进入前10%,在2021年排名学院第一,入选了校优质课程;编写中英文专著/教材各1部;申请人担任2017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班主任及学业导师,班级考研升学率48.6%,全省专业排名第一;2021年申请人所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申请人指导的研究生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Mater., PNAS,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Energy Enviro. Sci.等众多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国家奖学金2项,研究生学术之星1项等荣誉,截止到目前,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升博率接近100%,进入了国内顶尖高校研究课题组深造,被青岛大学报和青岛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报道,作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行广泛宣传。
(三)丰富实践育人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负责人之一,紧抓实践育人工作,注重学思结合,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①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申请人建立了新能源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亲身体验课本上的科学实验现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例多年保持在95%以上,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人数占比接近50%。申请人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项,其中4项为国家级,另有6项为省级,在高水平期刊上参与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件;②建设学科竞赛实践平台,申请人致力于以科研创新活动促进学风建设,建设学科竞赛实践平台,以创新成果为导向,提升竞赛育人水平。申请人先后带队参加了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等多项竞赛活动,学生获得了“建行杯”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等荣誉;③建设实习就业实践平台,申请人积极开展用人单位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合作,多次到新能源相关企业进行实际考察、参观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在申请人的努力下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到新能源相关企业从事电池电极材料生产研发工作,如比亚迪、贝特瑞、第六元素等科技公司,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主要成效案例
案例1:为党育人,塑造学生党员先锋模范
担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副系主任,以及2017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使命,引领本专业学生迸发敢闯敢干、向上向善的青春力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培养出了多名党员先锋模范。2017级新能源1班学生党员苗雨菲担任班级团支书,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入选了2021年度山东省拔尖选调生,毕业后深入滕州市木石镇乡村基层工作;2018级新能源1班学生党员商灏川担任班长,曾组织班级进行雄安新区“三下乡”调研活动以及青岛山一战遗址博物馆志愿活动,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深造;2019级新能源1班学生党员周铄康,携笔从戎锤炼青春,曾于2017-2019年应征入伍,获山东省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20级新能源2班中共预备党员张晓雨,获青岛大学百名优秀学生干部、青岛大学疫情防控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继续深造。
案例2:为国育才,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017年入职青岛大学以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导师制、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人才之基。申请人指导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赵忠晨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复旦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2018级硕士研究生胡正强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Nat. Mater.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2020级新能源1班本科生东晓彤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加入了申请人课题组,获批了202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荣获“建行杯”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以及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